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,深化产教融合,不断拓展校企横向技术服务的重要体现,是指高职院校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、技术服务、技术咨询、技术转让等已到账的经费,是反映校企合作成果的关键性指标。
目前,各“双高校”的最新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是怎样的呢?
麦可思研究近期通过对197所“双高校”2023年的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》统计发现:
注:197所“双高校”来自于教育部、财政部2019年公布的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》。

产学研用,如何深度融合?
从“双高校”公布的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来看,不同院校通过技术服务的收入差距天壤之别。
如何加强学院横向技术服务建设工作,更好地履行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,已成高校尤为关注的问题之一。
出台更规范的管理办法、组织开展横向技术服务案例介绍专题讲座等是不少高校的常规办法。
窥探一些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较高的“双高校”的做法,或许可为其他带来些许思考。
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把横向技术服务纳入部门年度考核,实施“以合同代立项”的横向项目管理模式创新,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走访,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。系统谋划“平台+团队”组织模式,促进科研资源开放共享,在不断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转型升级中增强科研适应性。
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制度体系,完善了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》,制定了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扩大科研自主权、强化绩效考核。2022年度,该校还依托 6 个校级技术研发中心,面向交通土建、大数据、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,立项校级课题科研 50 项;获批省市级科研课题 28 项;专利授权数量为 89 项。
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“双师四能型”教师团队,引入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人员、高技能人才建优“金种子”教学创新团队,整合纵横向课题转化、社会服务、技术开发、技能大赛等成果,动态迭代课程资源,系统开发智能制造特色“金资源”,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的“金课程”。
该校还于2022年成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,充分发挥三个千万级研究所技术转化与服务推广功能,提升研究所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技术联合攻关能力,着力于企业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关键技术,提升学校技术服务集成创新能力。充分发挥学校技术成果储备优势,扎实开展横向科研与技术成果转化工作。
该校还鼓励教师带头走进企业实践锻炼,找准课题和研究方向,服务地方企业发展。校企合作共建10个省级研发中心和8个省科技创新团队,7个产业学院,以苏锡常都市圈党建联盟为载体,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,主动对接科技发展,形成服务企业生产与服务“端到端”全智能化升级能力,每年为近200家企业提供智能化升级与转型解决方案,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5884.84万元,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增加2884.1万元。
深化产教合作,落实横向课题技术服务,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。
如何加强学院横向技术服务建设工作,更好地履行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,值得所有高校深思。
信息来源:麦可思研究